close


答案》這本書的內容就像書名一樣,當你在閱讀此書後,對於心中的疑惑都有了解答。

本書是集結了數場討論會的即席問答,當初編輯此書時,常被達賴喇嘛回答問題時的觀點所震撼,他對於問題也來者不拒,也知無不言,無論是教法、心理、科學、政治……等問題,皆為我們提出智慧的見解。對於追尋自由心靈的有情眾生而言,達賴喇嘛是願力的泉源,是佛陀教義的當代具體展現。


編者引言

對佛教徒而言,所有殊勝的地方莫過於菩提迦耶。它是一個比村落稍大的地方,位於北印度比哈爾省大城,迦耶的郊區。幾世紀以來,吸引了許多佛教徒來這裡朝聖。過去幾年,尊者達賴喇嘛固定會在一、二月到這裡駐錫幾日;在這段期間,世界各地的佛教徒,聚集在這裡聆聽尊者的開示,並且一起做數天的祈願或禪修。特別是數以千計從西藏流亡到這裡的佛教徒,以及從邊界拉達克、枯努、阿努拉恰邦等地來這裏的印度佛教徒,不僅有機會可以到佛陀證悟的地方朝聖,在菩提樹下祈願和頂禮,以及繞大佛塔;同時,還有機會在晉見達賴喇嘛的這段期間,參與種種修持。達賴喇嘛對他們以及數以千計來自世界各地的佛教徒而言,是願力的源泉,而且是佛陀教義的當代具體展現。

對西方佛教徒們來說,冬季在菩提迦耶和老朋友見面,特別是可以做心靈上的修持,也是一段愉快的時光。很多禪修課程在這個時候開課,而且通常都會為那些想參加達賴喇嘛開示的人準備翻譯。另外,從一九八一年開始,尊者開放和西方人「團體會談」的機會。

討論方式一直沒有改變,都是以問答的方式進行。有些討論讓參加閉關的團體,在禪修閉關結束時參加,而且僅限於參加閉關的人,像本書在第二次討論的內容。但是,大多數的會談還是開放大眾參加,而且依慣例都在菩提迦耶的西藏寺院舉行。

由於會談採即席對話的方式,所以每年都有不同的氣氛和內容。它們具有一個共通的特質:不論佛教徒或非佛教徒,所問的問題都圍繞在當時大家所關心的議題上。這種實際臨場的方式,所問的問題都反應了我們今天所面對的問題。主題相當廣泛,有關於空性教義的哲學討論、今日社會比丘和比丘尼所面臨的問題,以及關於量子物理的辯論;當然還有關於政治、心理,以及密續的問題。一言以蔽之,在短短的幾頁裡,我們可以看到宗教的全貌,以及當前人們所關心的事。

我自己參加了第一次的討論,而且擔任第四次討論的翻譯,見證了歷年來這些獨一無二的場合,所以我嘗試把幾年來的討論集結成書。能夠把所有菩提迦耶的討論編輯成冊,我知道這有多麼的珍貴。到目前為止,我已經整理完所有討論的錄音帶,仔細地檢查每一個地方,以確認尊者所說的藏文都被正確地翻譯,避免當時即席翻譯有所遺漏。當然,我也編輯了全部內文。然而,為了盡可能保留對談的原始風貌,我盡力減少編輯上的潤飾。

我最要感謝的是尊者達賴喇嘛,他讓我們有機會提出我們的問題,也因為他的引導,讓我們能夠輕鬆地進行討論。也要向亞歷克斯.柏爾里(Alex Berzin)博士和傑佛瑞.霍普金斯(Jeffrey Hopkins)教授道謝,他們在討論中擔任翻譯。我還要謝謝喬伊絲.謨道契(Joyce Murdoch)小姐,她慷慨地把她所參與討論場次的錄音帶給我,對我的工作給予很大的幫助。最後,要向尊敬的圖登.白姆(Thubten Pemo)和希拉.金姆(Sheila Kim)小姐致謝,她們在初稿的打字上給了我莫大的幫忙。

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給讀者菩提迦耶冬日的溫馨,在一個特殊的地方、一段特殊的白日時光。在溫暖的陽光下,聆聽尊者的談話;夜晚,則沉浸在虔誠的佛教徒供養寺院的數千盞燭光下。真的!沒有比這段神聖的時光更讓人懷念了。

願這本書,能夠打破人與人之間的疏離隔閡,讓全世界的人增長慈悲與智慧。

荷西.伊格那西歐.卡貝松
(José Ignacio Cabezón)


第五次討論

問:可否請您說明,相對於在家修持,出家有什麼好處?

答:律部的經典裡有說,出家有不同的層次。即使持五戒,也被認為是在家的出家;當然,是有比丘和比丘尼的出家。雖然出家前和出家後,同樣都是在善行,但是由於受持一些戒條的關係,利益就會大大的不同。受戒之後,我們不僅行善,而且因為已經發了誓願,發願要向善,對自身而言,這表示做了更進一步的承諾。誓願出家,意思是發願受戒,做一些承諾,並且下了某種決心,所以當然會有所不同。

關於受戒的在家眾和比丘、比丘尼的不同,在於因為後兩者還持了獨居戒,這表示他們是沒有家庭的,意思是比丘和比丘尼有較大的自由。一個人如果結了婚,任何重大的決定都不能獨自決定,而要跟自己的家族商量。但是,比丘和比丘尼比較獨立,當然也就有比較多的時間用在修行上。雖然對於異性的欲求還沒有完全消失,但是在剃度之後,有一些特定的檢查法或保持心境清明的方法,這些方法都很有用。這就使得在家和出家有所不同。

至於財產方面,一個受出家戒的比丘,只允許擁有十三樣東西,只有這十三樣東西可以視為個人所擁有的,其他的東西都只允許以「這東西屬於我,也屬於他人」的方式被收存。雖然實際上我可能會使用到超過這十三項東西以外的物品,那些東西被認為屬於我的,但是我的心態必須是:那是大家共享的東西。依據律部的經典,三衣(必須隨身帶著)和這十三樣東西是出家眾所僅有的物品。當然,這樣對於檢查我們的貪欲、控制和減少執著很有幫助。這是持比丘和比丘尼戒的好處之一。

在經乘和密乘的經典裡,佛陀自己就說過某一善行的利益,會因為不同的基本條件而有所不同,也就是這是誰做的。這也就是為什麼,佛陀自己身為一個國王的兒子,卻捨棄王國而成為一個和尚。他修了六年的苦行,而後在菩提樹下證悟了;他所作的一切,都是在為他的追隨者示現證悟佛性的正道。不過,這不是說為了要證悟佛性,就必須成為比丘或比丘尼,不是這樣的。即使不是比丘或比丘尼,一樣可以獲得完全的證悟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心靈環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