編輯人在企畫每本書的時候,必須常將讀者的需求掛在心裡,站在讀者的立場設想,讓每本書在讀者手中,都是親切易讀、且有所助益的,而這是成為一個好編輯的必修功課。
許多編輯時常會將一些問題想成理所當然,可是這些問題對於讀者,卻會造成閱讀時的困擾,此時,如果編輯能體貼的為讀者著想,就會為這本書加分。例如有些書中,會出現解說的小方塊或是小註解,而這就是編輯的用心,他們希望讀者在閱讀時能更順暢,而不會被一些艱澀名詞所困惑。
所以,如果能夠站在對方的立場想事情,時常能利人也利己。
西藏大藏經
藏經目錄 《西藏文大藏經》雖在元代初年纂完成,但其翻譯始於唐代,初期所譯,均錄於《旁塘目錄》,這是西藏的第一部經錄,據說是在西元第八世紀之末的藏王牟提贊普時代,是由譯師迦白普子結等,根據旁塘地方的迦彌精舍所藏經典,編錄而成。此錄現已佚失,內容不詳。
到了西元第九世紀中葉,由於徠巴贍王的大力護法,譯事盛極一時,出經極多,故又有普子結等,在土塘的登噶爾瑪伽藍,整理該處所藏經典,編成經錄,名為《登噶爾瑪目錄》,此錄現被收於丹珠爾集典中。這一經錄,依次三藏,分為十七個類目如下:
(一)大乘經:般若部、華嚴部、寶積部、經集部,及由漢文轉譯的涅盤部等。
(二)小乘經:《正法念處經》等,末附《法集要頌》。
(三)秘密經:《不空羂索大相陀羅尼》等。
(四)至(七):名號、讚願及吉祥頌。
(八)律藏:戒本、毘奈耶等。
(九)大乘經釋:《十萬般若大疏》、《般若廣中略疏》、《現觀莊嚴論本釋》。
(十)中觀論:《根本中論釋論》、《般若燈本釋》、《佛護釋論》、《無畏釋論》、《中觀莊嚴論本釋》。
(十一)禪定書:《修行三次第》等。
(十二)唯識論:《瑜伽師地論本釋》、《攝大乘論本釋》、《集論本釋》、《經莊嚴論本釋》等。
(十三)大乘論集:《集菩薩學論》、《集一切經論》、《寶鬘論》等。
(十四)小乘論:《俱舍論本釋》、稱友《俱舍疏》等。
(十五)因明論:《觀因果相屬論本釋》、《正理一滴論本釋》等。
(十六)藏土撰述:《聖教正量》、《慈悲大讚》等。
(十七)待考:《量釋論本釋》、《攝真實義本釋》等。
由此可以明白,此時的大乘經,已近大備,唯識一類也已粗備,中觀則缺月稱諸疏,因明則不見陳那的《集量論》,至於密部,僅有作、修、瑜伽三部,所缺之無上瑜伽,因係後出。
由之亦可見,當時的藏地諸家,所學尚多出於顯乘。
到了元初(西元十三世紀之末),後傳佛學的勢力昌盛,譯籍既備,固有《大藏》之開版,那是西藏第一次刻版藏經,稱為奈塘古版,或名為舊奈塘藏,係由世尊劍及其弟子軟語隱福,從漢土集資,在札什倫布寺西五十里的奈塘伽藍,創刊經版。世尊劍為這個版本所著目錄,稱為《日光目錄》。此為第三種經錄。
稍後又有策巴的結白羅絡在拉薩之東約五十里的貢塘精舍,編纂藏經,較之奈塘古版的內容,更加增補,故又有《策巴目錄》。此為第四種經錄。
西元第十四世紀中葉,另有布頓大師,校訂了《策巴目錄》,他自己則重編了一部大目錄,含有《松拉林保切(甘珠爾)目錄》及《價爾保分巴(丹珠爾)目錄》。此為第五種經錄。也是最完備精審的一部《西藏大藏經》目錄。
其實,此一經錄,乃為布頓所著《善逝教法史》的附錄。
他將全部譯成藏文的藏經,分為甘珠爾(教勅部或佛部)及丹珠爾(論述部或祖部)。這是西藏獨特的分類法,將佛說的經律,歸於甘珠爾,歷代祖師的釋論註疏,入於丹珠爾。從此以後,即成為西藏藏經的定式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