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鼓山有一個很可愛的課程,叫「快樂學佛人」,只要對佛教有興趣,都很歡迎來上課。於是,學員中有來寺院做義工好多年的老菩薩,也有對佛教完全沒概念的人,有新皈依的人,也有還在觀望是否要皈依的人。

無論程度如何,大眾都是學佛新鮮人,開這門課無非接引大眾,感受寺院道場的清淨,建立對佛教的認識,能夠喜歡親近佛法與寺院,如果還能學到一些佛法的慈悲與智慧,運用在生活中,那就太好了。

通常上課時,法師都會鼓勵大眾,好好地聽課比寫筆記要緊,那麼下課後忘記了怎麼辦呢?沒關係,法鼓文化出版了《學佛新手50問》一書,已經把基礎的學佛入門都整理起來了,超級方便,上課真的可以放心聽,不用再罣礙沒記住或筆記不齊全。

《學佛新手50問》分為「開始學佛,快樂生活」、「學佛有方法」、「非做不可的功課」、「用佛法歡喜過生活」等四個單元,其中最推薦「用佛法歡喜過生活」這個單元,因為學佛其實很簡單,但是簡單的觀念遇到複雜的社會,難免需要核對一下,將觀念更加釐清。

這本書除了是學佛新手最佳指南,對於學佛一段時日的人而言,也是很好的指引。請試著回答「學佛能不能愛漂亮?」或是「真有七世夫妻嗎?」,或是書中其他的問題,將答案想好後,再來看看書中是如何回應,就可以知道自己學佛的知見建立得是否紮實、穩固。書中對於學佛疑問的回答方式,也很值得學習,關於佛法概念的出處、應答的邏輯與用語等等,幫助你與親友討論佛法觀念時,能夠更善巧。

學佛卻還不知如何將佛法的概念運用在生活裡嗎?有朋友想學佛嗎?買一本《學佛新手50問》吧,一整個利人又利己喲!


〈皈依佛門就是出家嗎?〉

很多人誤以為皈依佛門就是出家,常常有一些新聞媒體報導,將「某某明星皈依佛門了」,寫成「某某明星出家了」,這是非常錯誤的說法,出家和皈依是兩回事。 

自己發願做佛教徒 

皈依的意思,是回到三寶,依靠三寶的指導、幫助來修行。接受皈依的儀式後,就具備了佛教徒的身分,可以說皈依即是認定自己是佛教徒,是自己發願做佛教徒。但是皈依並不表示必須出家,大部分在寺院皈依的人,都是在家居士,皈依三寶以後照樣過家庭生活,一切照常,所不同的是在宗教信仰上,已經有一個確定的目標,在人生的未來方向上,也有了一個正確的方針,不再有所偏差。 

出家是與在家相對而說,出家是出離世俗的家庭生活,剃落鬚髮,穿著壞色衣,受持出家戒。在釋迦牟尼佛的時代,佛弟子包括僧、俗、男、女四大類,稱為四眾,男性僧眾稱為比丘,女性僧眾稱為比丘尼,男性在家居士稱為優婆塞,女性在家居士稱為優婆夷。在接受皈依之後,出家人要受比丘、比丘尼戒,在家居士則要受五戒,但是三皈依是學佛的基礎,不論出家、在家都會接受。

皈依不等於出家

因此,不要誤以為皈依就是出家,出家就是皈依。皈依以後可以出家,而出家人一定是已經皈依的,但是皈依三寶的人不一定要出家。大部分的佛教徒都是在家居士,如果佛教只接受出家人學法,那麼佛教便沒有存在的必要了,因為佛教的目的是要以普及化的方式利益眾生,要幫助所有人的人格成長,掌握人生的正確方向,這才是佛、法、僧三寶存在的作用。

皈依之後,要進一步認識與修持佛法,用佛法來調整自己的生活方針、生活態度、做人方式。要修學佛法、擁護佛法、弘揚佛法,才是真正的皈依,既然皈依了,就要成為真正的佛弟子,否則只是個掛名的皈依弟子,皈依等於沒有發揮功用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心靈環保 的頭像
    心靈環保

    法鼓文化_心靈網路書店

    心靈環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